·20000808与美协主席...
·与画家冯大中在美协...
·2008年辽宁省美协年...
·20000808与画家杜兹...
·20000808与龙瑞先生合影
·与张道兴合影
·近期拍卖结果 2012-07-10
·工笔虎画最... 2016-03-21
评论
徐鸿儒与他的《百子闹春图》
浏览:23097次 发布时间:2014-07-10 06:07:55
刘绍志
“好!”随着徐鸿儒先生的工笔国画长卷《百子闹春图》徐徐展开,在场的人有的扼腕,有的惊叹,看到精彩处,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。这幅精品力作长19米,宽1.46 米。画的是一百只憨态可掬,天真顽皮,栩栩如生的幼虎,它们有的坐卧有的奔跑有的嬉闹有的睡觉… … 形态各异,惟妙惟肖,呼之欲出,跃然纸上。令人目不暇接,百看不厌。
    看了这幅画后,我感叹的除了作品还有作者。
    我认识徐鸿儒先生是以虎为媒。二十年前,有几位朋友要我带他们去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去看虎,其中有一位初次见面的青年人,他那种对虎的痴情,对知识的渴求,对创作的欲望,对素材的贪婪… …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他就是徐鸿儒先生。从那以后,鸿儒先生多次去虎园写生,和老虎沟通、交流,与老虎结下了深厚的感情。记得有一次虎园的负责人特意放出来三只幼虎,让我们零距离接触。小虎崽怕人,一边张着大嘴“嗷嗷、咔咔”地叫,一边战战兢兢地贴着墙根往草丛里藏。我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,像抱小孩一样小心地托着腰捧着腚抱着小虎崽总也不肯放手,吓得小虎崽撒了我们一身虎尿,急得虎妈妈虎目圆瞪暴跳如雷直拍笼子。在鸿儒先生以虎为题材的作品中,有许多稚趣蹒跚的幼虎,题字多是自己对童年的回忆。
    鸿儒先生出生在以远古巨石文化遐迩于世的盖州,那里留下了他童年梦幻般的印迹。他说童年是人生充满美好憧憬的序幕,是一生中最值得回忆和留恋的时光。春天在碧波起伏的麦浪里扣雀;夏天到长满水草的沟塘里摸鱼;秋天攀在拉庄稼的马车后头,到二十里外的响水河边扒沙坑泡温泉;冬天踩着坐跟的草鞋满头大汗地在冰上打尜。那是一年四季风雨无忧的快乐童年。《百子闹春图》的创作,是借虎喻人,借幼虎那出世之初的天真、没有任何成见的率真和自然生态的纯真看世界看人生看艺术。
    在中国画坛上,名画家画百雁图、百猫图、百羊图、百蝶图、百鹰图等等不在少数,各领风**,令人仰慕。鸿儒画百虎图酝酿已久。他说在一幅画上画一百只虎、一千只虎不是为了凑数,不是赶时髦,也不单纯是表现实力。而是通过虎的千姿百态去表现人生百态喜怒哀乐,人生百味苦辣酸甜,人生大舞台上的生末净旦丑。《百子闹春图》的完成,让他实现了这个多年的愿望。画面上的一百只幼虎没有****,没有主次,却疏密得当,错落有致。它们像过眼烟云,如梦如幻,活生生地摆在面前。让人浮想联翩,感慨万千。
    鸿儒先生走上艺术道路是一分天赋,二分机遇,七分努力。儿时,他就喜欢画画。一天,村里来了个画匠,给邻居家的房子画梁檐板。他看得入迷,折个草棍在地上学画。画匠看他画得挺是那么回事,就手把手地教他画画。这次偶然的启蒙,为他打开了走上艺术道路的门扉,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。八十年代初,鸿儒追随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王一鸣先生学习八年工笔花鸟,使他从艺之初就起点高,弯路少。1987 年,他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辽南分校国画系进修三年山水,多次聆听白雪石,梁树年、孙文铎等名师的讲座。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。他凭着对艺术一往情深的源动力,画如参禅,耐住寂寞,长年苦修,日耕万笔。
    埋头画画不一定会出好成绩,综合素养的提升,对一个画家来说非常重要。渐渐的,鸿儒先生不再满足于诗书画印的近亲交往,而把知识的触角伸向更多更宽广的领域。他开始注重在国学、哲学、史学等基础学科上下功夫,从边缘学科、交叉科学和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,重视画外之功的修炼。他知道,广泛吸取不是五花八门的拼凑,更不是东拉西扯的杂烩,而是要抓住共同的文化精神和艺术传承来提高个人的修养。修养到了,自然会体现到作品之中。他在学术理论上力求广博,在作品格调、品位与意境上追求高深的同时,及时修正理论上的教条和认识理解上的差异造成的思想偏狭。克服一味追逐名利而走向浮夸,片面追求风格而误入歧途。纠正偏谈画外之功眼高手低的空泛,偏重内功技法手高眼低的匠气。在艺术拓展的道路上划出一条中庸和谐能发挥正能量的运行轨迹。而适时的调整方向,减速、悬停,是为了总结、提高,求新、求变,选定最佳的落脚点。
    鸿儒先生38岁开始专攻工笔虎,这个选择极具挑战性。虎,历来为人们所熟悉所喜爱。虎为百兽之王,有一种镇定从容威震八方的山君气概。勇猛强悍不媚不俗的王者风范。是百姓心目中辟邪、消灾、祈福的神灵。当今,在这个图腾里蕴藉着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之梦。古往今来,画虎名家辈出,民间画虎者不计其数,甚至整个村子大人小孩都画虎。挤在千军万马中过独木桥总没有另辟蹊径容易成名。鸿儒先生没有标新立异追求独特,他选择了融入大众,他勇于在司空见惯看似平凡的时流中探寻体现个性的特异,这是难能可贵的。在 “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”,对于一个淹没在映映大泽中的画家来说,如何亮剑无疑是新的考验。而于“乱中取静”,走自己的路,则需要付出长期的超人的努力,需要在传承、融汇、扬弃和创新的艰苦过程中蜕变。为了这个目标,他二十多年如一日,画虎从不间断。通过对虎的细微观察,反复揣摩,深入研究,达到“成虎在胸”。通过对名家画作的反复临摹,继承传统,掌握前辈的绘画精髓。更重要的是,通过个人的长期实践和突破过程,走向集名家之长而相期于心的自己特色的创作之路。使画出来的虎有血有肉,有气有神。
   鸿儒先生笔下的虎须:根根都坚挺圆韧,质感鲜明,富有弹性。每一根虎须的长短粗细变化都是一笔完成,干净利落。虎须的动态都是虎的情绪,动作,表情的流露,似乎都充满了敏感的神经。
    鸿儒先生笔下的虎鼻子:用胭脂、朱膘、朱砂、曙红渲染,使幼虎的鼻头肉腩腩的细嫩鲜活。通过对结构的微妙处理,完成观众对嗅觉的感应。
    鸿儒先生笔下的虎:目光炯炯,纯真无邪。眼球用花青藤黄罩染,立体透明。通过对环境、物象关系的处理以及眼神角度的变化,灵动地表现虎的情感外化。
    鸿儒先生笔下的虎毛:用跳动的笔法和晶莹剔透的色彩,使蓬松质感的绒毛抖动起来,给人一种绒嘟嘟的触手可及的感觉。而脖子打绺,屁股擀毡,额下白毛也不是那么洁净,更让人感到真实、生动和贴切。
    鸿儒先生笔下的虎,一扫那种混、灰、黑、薄、匠的通病,墨象厚重而明净滋润,水意滃然而秋毫无犯,用笔娴熟而妙趣横生。给人一种生机盎然,清新淡雅的视觉冲击。
    鸿儒先生为人友善,谦虚,随和,朴实,诚恳,宽容,大度;为艺踏踏实实不急功近利,不投机取巧,不趋炎附势,不拉大旗包裹自己。画如其人,他说自己就是老老实实地画,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笔画下去,没有捷径可走。《百子闹春图》从筹划到完成前后用了五年时间,在1800 多个日日夜夜里,鸿儒先生深居简出,潜心作画。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扔给勤劳贤惠的妻子。2008年,他手腕患腱鞘囊肿,几次住院治疗。出院后,他戴着护腕,仍坚持每天画虎十多个小时。一百只虎,从造型、撕毛到着色,都一丝不苟;每根毛要画六笔,笔笔都恰到好处,谈何容易。实践出真知,经过长期探索,偶然得之,总结提炼,博采众长,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。工笔画的风格和语言体现在用笔、用水、用墨、用色的精微变化,体现在用意、用气、用力、用技的协调统一。就连一点小窍门都得来不易,都是画家的长期实践和摸索的结果。每有新的体会,鸿儒先生都及时地与大家交流,毫无保留地与同道分享。经过群体智慧的完善和补充,形成较成熟的技法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综合修养和高超的技法加上纯熟的笔墨驾驭能力使他达到心手相应,运用自如。再画虎,就是表现自我,就是一种享受。每位有成就的画家一生都是在探索前进,永不休止。因为艺术道路没有尽头,高峰只是一个标志,山外有山,顶峰总在前头,登上顶峰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己。对鸿儒先生来说,《百子闹春图》标志着一个创作高峰的开始,期待以后将会有更多好作品问世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癸巳年冬至前一日记于冰城)
关闭本页  返回顶端


版权所有:画家徐鸿儒官方网站 地址:辽宁省•营口市 备案号:辽ICP备11020352号
技术支持:营口联想·营口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网络事业部 电话:0417-2173236 2170900 辽公网安备 21080402111130号